 7月29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队员在驻地列队等待检阅。黄莹莹/摄
??? 整个检阅仪式一般10至15分钟,但仪仗队员的付出则是数年的汗水与训练。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
??? 《国际先驱导报》记者 黄莹莹 梁辉 特约撰稿 田青 发自北京 虽是清晨,但扑面的热浪,依然滚烫。 ??? 在北京西四环外的一处军营,高亢的操练口号和整齐的步伐声,一波又一波地传来,令人振奋。这处军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营地,在滚烫的操场上,伴随着嘹亮的军乐,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员,踢着正步列队前行。阳光下的刺刀,脸颊上的汗水,闪着金辉,在鲜红的旗帜下,相互交映。很快,战士们的衣服就湿透了。这样的场景,仅是他们千千万万个训练日中,最最平凡的一幕。 ??? 如果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部厚重的书,那么三军仪仗队就是这部书里最精美的扉页之一。而这张扉页的光鲜亮丽,正是由一批又一批仪仗官兵用血汗与荣誉铸就。
走上世界舞台,担当“国家门面”
??? “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,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,喀秋莎站在那俊俏的岸上,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……” ??? 2015年,中国三军仪仗队在莫斯科街头列队行进,途中高歌苏联歌曲《喀秋莎》,引得莫斯科市民阵阵欢呼,甚至有俄罗斯士兵激动得泪花四溅,自发加入合唱。这一现场的视频,被上传至互联网上,迅速引起两国舆论场的共鸣,拉近了两国国民的情感。 ??? 这一次,是中国三军仪仗队首次参加俄罗斯的胜利日红场阅兵。类似场景,在三军仪仗队的国际亮相中,还有不少。 ??? 随着中国国际交往日益增多,三军仪仗队的迎接国宾的任务越来越重,亮相国际场合的机会亦越来越多。 ??? 2010年,中国三军仪仗队首次应邀走出国门,参加了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。这一亮相,在墨西哥乃至整个国际社会,引发巨大反响。墨西哥主流媒体纷纷赞扬: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展示了东方古国的文明与气质、中国军人的威武与雄姿。 ??? 此后,走出国门的中国三军仪仗队,在中国军事外交中扮演着特殊角色,成为中国军队的一张靓丽名片。 ??? 2011年6月,三军仪仗队参加了意大利国庆65周年阅兵。2011年7月,又亮相在委内瑞拉建国181周年的阅兵式上。接连两次国外亮相,获赞“国家门面”的殊荣。 ??? 2021-03-04,首次出现在莫斯科红场的中国三军仪仗队,甚至获得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当面感谢。2021-03-04,在韩国仁川机场,第三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结束后,担负礼兵任务的中国三军仪仗兵赢得众多赞誉。一名现场的韩国记者感叹:中国欧巴,世界焦点!
令多位外国领导人感到震撼
??? 成立于1952年3月的解放军三军仪仗队,有着光辉的发展历程。成立之初,称为“警卫营”,主要担负外国使节呈送国书时的礼宾任务。当年6月,根据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的指示,正式更名为仪仗营。直到1983年9月改称“仪仗队”。 ??? 据悉,三军仪仗队建立64年来,先后完成了4000余次依仗司礼任务,圆满完成国庆35周年、50周年、60周年阅兵,香港、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,北京奥运会、残奥会等支援任务。特别是2015年,三军仪仗队高标准完成“9·3”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任务,展示了国威、军威,为国家和军队赢得了荣誉。 ??? “形象如泰山,荣誉似生命。”这是三军仪仗队队员们共同的座右铭。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李强说,仪仗兵不仅要讲形象,还要讲内涵。列队行进时,要踢腿生风,落地砸坑。每次任务前,每个人的心理状况、身体状况、军事技术水平,都要全面衡量,确保万无一失。 ??? 执行队长李强虽是“80后”,但已入伍20年,当了14年的执行队长,执行过1300多次仪仗司礼任务。 ??? 在李强的仪仗生涯中,他迎接过的外国领导人太多,甚至连他自己都记不全了。他说,当中国国家领导人陪同访华的外国领导人检阅完毕后,有不少外国领导人会转过身来向仪仗队鞠躬表示感谢。“那时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。因为这对视荣誉如生命的仪仗队来说是极大的肯定!” ??? 在中国三军仪仗队的荣誉史中,获得外国领导人的赞誉太多。 ??? 比如,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回忆录中写道:“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过的最出色的一支仪仗队。”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在回忆录中写道:“在我陪同(尼克松)总统的访华行程中,中国仪仗队展现的纪律,印象最深刻。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是在她检阅中国仪仗队后说:“中国仪仗队举世无双。”
仪仗女兵:风景中的风景
??? 三军仪仗队中的女兵,更是风景中的风景。 ??? 仪仗队女兵中队成立时间虽短,才仅仅两年,但迄今已完成将近100起仪仗司礼任务,且表现相当耀眼,尤其是在2015年的“9·3”阅兵式上,更是吸足了眼球。 ??? 同是“80后”的程诚是仪仗队女兵中的佼佼者,因表现优秀,曾荣立一等功,现任女兵中队的中队长,也是三军仪仗队的首任女兵中队长。 ??? 2008年程诚还是白求恩医务士官学院的一名学员,当年12月,她被选拔成为2009年的国庆60周年阅兵队员。刚入方队不久,她就被选拔到第一排面,经过半年多的严苛训练,后被挑选为陆军领队。 ??? 对于当时20出头的程诚来说,这既是崇高的荣誉,又是巨大的考验。为了实现在60周年国庆通过天安门检阅台这一目标,她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练习,一个简单动作,她都得练上数千次,甚至上万次。训练场上、路灯下,常常留下她一个人刻苦练习的身影。 ??? 然而,在离国庆阅兵仅一个月的时间点上,她的身高意外长了1.8公分,正因为这1.8公分,她被通知改为预备领队。已经训练了大半年,却很可能上不了阅兵式,原本近在咫尺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梦想却圆不了,得到通知的当晚,她的泪水浸透了枕巾。但是,第二天早上,她又像往常一样走在训练场上。当时领导打算将程诚安排到第一排面,但程诚拒绝了。她说,我去第一排面,意味着另外一名队员要当预备,“我不忍心再有姐妹在充满希望中绝望,更不能把我个人的荣誉建立在战友的痛苦之上。”就这样,2021-03-04那天,程诚带着祈祷和祝福,看着战友们走过天安门广场。 ??? 2014年,三军仪仗队招收女队员,程诚得到消息后,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。2021-03-04,程诚终于圆梦,她以女兵中队中队长的身份,第一次带领着三军仪仗队的姑娘们走过天安门广场。 ??? 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系的门佳慧,在进入仪仗队前是一名模特。之所以选择加入仪仗队,是因为儿时的军人梦。刚到仪仗队,她之前接受的模特训练,带来了一些障碍——腰软、上体后仰、走路随音乐节奏上下颠。 ??? 一段时间,因为克服不了模特步,她曾被降为预备队员。从模特的“时尚范”练成仪仗队员的大气威严,这股军人精气神的得来背后,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。 ??? 像程诚与门佳慧这样的女兵,中队里还有很多。多是90后的她们,训练之余,跟普通女孩没什么不同,同样喜欢逛街,喜欢时尚。“现在女兵队员一共有100多名,但出任务的名额十分有限,只有13名,竞争十分激烈,因此每个人的训练都不敢有丝毫懈怠。”程诚说。
荣誉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辛苦付出
??? “总统阁下,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,请您检阅。” ??? ——这是仪仗队执行队长在面向访华外国总统时说的礼仪词。整个检阅仪式一般10至15分钟,但仪仗队员的付出则是数年的汗水与训练。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”李强说。 ??? 在讲述三军仪仗队历史的展厅里,一张三名军人背影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。照片中的三名军人穿着单薄的军装挺直站立,后背的衣服被汗水浸得深一块儿浅一块儿,后脑勺上滴下的汗水结成了一根根冰条。而这只是仪仗队训练的日常写照。 ??? 采访当天,高温闷热的天气令人在室外待上几分钟就会汗流浃背,而仪仗队的队员们,在这种天气下仍要身着礼宾服,几乎每天都要在室外接受六个半小时的训练。 ??? 身为执行队长,李强手上握的军刀长1.1米,重1.65公斤。他要配合口令,连贯完成看似简单的8个动作——握刀、拔刀、立刀、托刀、举刀、撇刀、收刀以及刀入鞘。为了锻炼臂力,日常训练得上万次。李强直言,仪仗没有捷径,就是平常多苦练。 ??? 从17岁刚入伍时的稚嫩新兵,成长为仪仗队队长,李强付出的汗水与努力非同小可。虽已入伍20年,但为保持挺拔军姿,他仍坚持每天不减少训练时间,脚绑4公斤重的沙袋踢正步,腰别木制T型架练站立,迎着阳光和大风连眼功,清晨吊嗓子当战友的起床哨…… ??? 现任仪仗队二中队一队队长的孙国祥,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了仪仗队。在新兵连时,由于加班加点练习,结果高强度、超负荷的站与走,导致了他的小腿疲劳性骨折。为了能够离梦想更近一点,孙国祥下狠心练到双腿麻木,因为这样就不会再觉得痛了。 ??? “为了练就‘眼视正前方也能将指挥刀自如插入刀鞘’的绝活,我每天刀不离手,手不离刀,手不知被军刀扎伤过多少回,留下多少疤痕。我白天练,晚上练,蒙上眼睛练……”孙国祥说,用血的代价,才换来刀与鞘的神奇结合。 ??? 像这样的训练,对仪仗队的队员们来说,再寻常不过。由于数万次的端枪、托枪和常年穿着马靴踢正步,三军仪仗队的官兵中,有30%的人得过颈椎、腰椎病,40%的人尿过血,80%的人得过静脉曲张,100%的人脚上长过鸡眼和脚气。 ??? 虽然训练如此辛苦严格,但每次能执行正式任务的队员却有限。“在逐梦和圆梦的过程中,有了梦想,就有了追求的目标,就有了奋斗的动力。梦想就是一座桥,不管最终是否能到达彼岸,只要我们拥有它,追求它,这就是一种成功和荣耀。”孙国祥动情地说。
|